欢迎定制圣达信工程服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羊绒的真假和好坏

编辑 : 圣达信工程服 时间 : 2018-03-02 15:23:02浏览量 :21

羊绒的真假和好坏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160多年前的描述,仍然适用于现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人们有了很多更好的享受,却也添了不少假和坏的遭遇。一如羊绒这一曾经高不可攀的“纤维钻石”、“软黄金”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却也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受到“坏”羊绒和“假”羊绒的困扰。

 

  为此,从2001年开始,鄂尔多斯集团作为主办方开始举办“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山羊绒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和品牌企业为山羊绒的及其制品品质的科学判定和合理评价献策献力。

 

  2011年5月12日-13日,第五届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在浙江桐乡举行。百余名国内外山羊绒专家经过两天的充分研讨,再一次将山羊绒的品质检测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以后,山羊绒的品质,不只论真假,更论好坏。消费者将不仅可以拒绝买假羊绒,更可以要求“一分钱一分货”地买好羊绒。羊绒的真假和好坏

 

  “这是100%山羊绒?!”“这不是100%山羊绒?!”近些年来,随着假羊绒的肆虐,如此的质疑和争论,总是困扰着人们。谁也不会愿意用钻石的价格买到玻璃。于是,鉴别羊绒的真假,就成为消费者和业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总是在羊绒消费的季节,看到各种鉴别羊绒真假的报道文章,以希望能给消费者以帮助。

 

  但也许很多消费者和媒体都想不到的是,羊绒的真假鉴别绝非简单的看、摸等可以解决。对于从事羊绒检测一二十年的专家来说,有的羊绒制品仍然让他们感觉“真假难辨”。这一方面源于羊绒纤维自身的变化,使得真的羊绒越来越不具有“真”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掺假、造假等行为,使得假羊绒却越来越像真的。

 

  国际权威机构羊绒和驼绒制造商协会(CCMI)主席KarlSpihaus在会议伊始,就尖锐且痛心地指出:“近十年来,盲目的引种杂交,已经使中国羊绒纤维变粗,并且改变了羊绒的传统外观形态特征……还有各种非中国羊绒纤维的进口,也使鉴别检测的难度越来越高。”Karl进一步总结道,牦牛纤维、中国土种绵羊毛、改性羊毛、非绒山羊的山羊纤维、盲目的引种杂交,已经成为威胁羊绒真假的五大因素。

 

  除此之外,即使是专业的检测者,如果他们没接触过变化了的真羊绒或新出现的假羊绒的样品,他们可能都很难检测出其真假。对于羊绒检测来说,虽然是一门技术,但却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这无疑又增加了其难度。

 

  所以,五届,11年,“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成为国内外羊绒业者充分分享和交流真假羊绒的平台。只有他们随时掌握羊绒真假的变化,他们才能真正提高羊绒检测技术,才能负责任地告诉消费者是真是假。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届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学者除了就这两三年中发生的新的真假羊绒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外,还就关乎消费者利益的一个重要的中国羊绒检测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即中国国标规定的100%山羊绒制品中允许5%的“疑似羊毛”存在,到底该怎么界定?

 

  在很多媒体回答消费者关于100%山羊绒的疑问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标注为‘100%羊绒’的产品并不一定就真的含100%羊绒,而是允许5%的羊毛存在。这是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山羊绒纤维中的形态变异以及非人为因素混入少量羊毛是非常正常的。”

 

  但事实上,羊绒检测专家指出,国家的规定,不是允许“5%的羊毛存在”,而是允许“5%的疑似羊毛存在”。通俗地讲,疑似羊毛,指的是像羊毛的羊绒,而不是像羊绒的羊毛。如果,检测出,这5%的允差是确定的羊毛,那么则不能标注为100%羊绒。

 

  很长时间以来,这5%的允差比例,成为一些生产厂家掺假的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由于媒体的误导,消费者对这5%也不予计较。但在真正有良心的羊绒从业者看来,这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将损害整个羊绒产业的长远利益。所以,这一次,这个问题被及时地提出来,并在会上达成共识。至于这5%的允差成分,该怎么标识,专家们还将进一步确定,但这些从业者对这5%的纠结和努力,无疑让我们对羊绒的真与假有了更美好的期待。